扮靓容颜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微改造”服务于民

扮靓容颜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微改造”服务于民

发布日期:2023-11-05 来源:太原日报 浏览量:1086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持续在“微改造”上下功夫,让路更平、桥更稳、水更畅,推动城市更加精致、品质不断提升。今年以来,该中心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顽瘴痼疾,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切实把“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问需于民 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

  在编制今年养护计划时,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根据轻重缓急,拿出一个既符合实际又科学可行的养护计划:一是对近年来市民反映的市政设施问题全面梳理,将问题和网民留言等进行数据分析,市民投诉集中的道路、排水、便道、桥梁问题应列尽列;二是结合市城乡管理局开展的“市政设施大整治百日行动”“创城行动”等重点工作,涉及的市政设施隐患确保列入养护计划;三是引深“城管服务进社区”工作,将产权不明的设施问题逐步列入养护计划来解决。

  同时,为解决设施养护量的准确性、针对性,使用道路多功能检测车对道路坑槽、下沉、龟裂等病害进行检测,依据检测报告制订养护计划;使用杆式潜望镜对上报的排水管网隐患和情况逐一核查,确需处置的列入年度养护计划解决。

  消除积水 解决居民出行急难愁盼

  针对往年群众投诉较多的大同路北中环以北路段、坞城南路南中环街口、长风西街丽华西路口、龙城大街体育路通道、黄陵通道等积水问题,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彻底解决汛期积水、影响出行难题。其中,龙城大街体育路通道及黄陵通道雨棚安装工程在通道天井处安装雨棚钢架,镶嵌215平方米高强度玻璃,在通道内安装64盏太阳能灯,在通道入口处砌筑4处挡水台阶,在解决通道雨季漏雨积水的同时,亮化美化了通道环境,方便了市民出行。

  针对往年易涝易积水路段,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深入分析原因,结合年度养护计划,按照“一点一策”措施解决,取得明显效果。新建路水西关街口、长风西街新晋祠路口、府西街与解放路交叉口等20余处道路积水“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桥梁“体检”擦亮城市名片

  一条汾河贯穿太原南北,一座座跨汾河桥像一道道彩虹横跨汾河之上,又像脐带一般连接城市的两岸。

  今年3月开始,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对长风桥、柴村桥、北中环桥、祥云桥、南中环桥等21座立交桥、跨线桥展开结构检测。对检测出的一些桥梁病害制订加固维修方案,并根据资金落实情况,分批实施维修加固。目前,该中心已率先完成北中环桥监测设备安装,对所有桥梁建立“一桥一卡”档案。

  部分桥梁的路面也全面升级。作为北城地区市民通行的重要桥梁,摄乐桥非机动车道严重破损。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对非机动车道和钢缆平台铺装了彩色环氧沥青,新材料不仅与原路面的粘结强度更强,而且面层铺装的石英砂更加抗滑、防腐、美观。

  针对部分桥梁护栏出现锈蚀的问题,该中心争取专项资金,对滨河西路天龙山路挡墙护栏、南沙河青年路双塔西街跨线桥等54座桥梁的护栏实施油漆防腐涂装,总面积达12.26万平方米。

  推广“四新”延长设施养护周期

  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转变工作思路,从“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上用力,解决通病顽疾、重点路段病害等问题,既节约了资金,又延长了道路养护周期。

  该中心在小井峪路、大同路、南中环等道路全面推广使用了具有“六防”功能的防沉降井具,改变井具基础承载主体、延缓井周病害产生,有效解决城市井具的病害顽疾,保障百姓“脚下安全”;在滨河西路养护中应用投资小、施工速度快、更为环保的温拌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施工工艺,解决道路初期病害问题,延长道路养护周期;在滨河东路祥云桥下不允许封闭交通条件下,引入了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夜间打孔注浆方式,固结水稳和土路基,提高道路承载力。此外,还在东中环污水隐患处置中引入微顶管施工工艺,在迎春街污水隐患处置中采用静拆施工工艺,以及采用非开挖技术处置一批小管径排水设施问题。

  至10月下旬,我市市政设施养护计划实施率100%。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搞好主题教育与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促进——年底前将集中力量开展设施预防性养护,重点做好道路灌缝、侧石整修、小街巷排水管道清掏等;将开展升降井专项行动,彻底解决一批井周围病害问题,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