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二年级的洋洋,最近总是频繁用力眨眼、耸肩,引起了妈妈的注意。“之前偶尔有眨眼睛,我没在意,最近眨眼、耸肩特别频繁。”洋洋妈妈和医生讲述着。经检查,孩子被确诊为抽动症。12月3日,市中医医院儿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韩娟表示,如果孩子出现频繁眨眼、耸肩、撅嘴、摇头等现象,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很可能患上抽动症,要及早就医。
“抽动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爱动属于正常,长大就好了’‘不是啥大问题,慢慢就好了’,其实,这些想法会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韩娟表示,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及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是一种起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发声抽动和(或)运动抽动为主要特征。好发于6岁至12岁儿童,患病率为1%至4%,近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社交活动等,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
“大部分患儿初期症状还是比较简单,但随着年龄、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应尽早治疗。”韩娟提醒,其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遗传、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早产)及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不和、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沉迷电子游戏)等有关,儿童受惊吓或感冒发热常常是发病的诱因。
“其实,抽动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们的掉以轻心和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配合。”韩娟很是担心。
如何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韩娟建议,要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居住环境,减少噪音;定期清理家中疑似致敏原,如霉、尘、螨、动物毛屑等;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忌饮用具有兴奋性的茶、咖啡、可乐等饮料及巧克力,减少甜食,避免食用含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的半加工食品,避免食用煎炸、烧烤、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劳累,避免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规律作息,鼓励及引导孩子多参加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及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家长要避免焦虑情绪和过度关注,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多用鼓励、关心的态度去支持患儿日常康复工作,从而在精神上减轻患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