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桥向西望去,就能看到兴华街周边排水系统及道路园林景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工地上高高矗立的施工机械。工地内,泵车、吊车、挖机来回穿梭,工人们或捆绑钢筋,或焊接钢材,或清理土方,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即使在春节期间,这里依旧昼夜施工不停,投入的施工机械超过65台,施工人员达300余人。施工方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孙哲形象地称自己为“007”——每天工作时间从0时至次日0时,一周7天,天天如此,春节期间也不例外。
解决雨季积水问题
“我们就是要重塑兴华街的雨水系统。”在兴华街改造项目部,建设方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牛瑞皓说。一张雨水分布图,可以看出兴华街要解决积水问题,颇为复杂:这条街涉及到南排洪沟、大黑水河、小黑水河泵站系统等多个重要排水系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排水系统建成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实际负荷远超设计标准。以小黑水河为例,排水方涵为砖砌,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需求。
新改造的雨水系统,汇水范围北起北中环街,南至兴华街,西起龙凹退水渠东侧,东至滨河西路,另含兴华街南侧和平北路部分汇水区域,总汇水面积370公顷,自西向东排入胜利桥西南游园内新建泵站,抽排至汾河。
新系统的排水能力将全面跃升。在兴华街文兴路口,记者看到,原先铺设的雨水管线,为一条直径1.2米的排水管。此次改造后,将升级为排水方涵:文兴路口往东,为1孔4.2米宽2米高的雨水方涵;文兴路口往西,为2孔3.2米宽2米高的雨水方涵。
施工难度近年来罕见
雨水方涵的埋深,最深达到13米,这一深度在全市市政工程中屈指可数。然而,由于多年来一直内涝下渗,兴华街地下水水位偏高,最浅处开挖1.7米,即可见到地下水。承担过南中环街、虎峪河和九院沙河快速化改造等“急难险重”工程任务的牛瑞皓,坦言兴华街改造的难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自1月2日封路以来,建设施工单位一直做雨水方涵的支护工作,为雨水方涵的开挖作准备。目前,支护施工已近尾声,部分路段已开挖。“开挖要用到长臂挖机,因为普通的挖机只能挖4至5米。”牛瑞皓说。
施工现场,一台台数层楼高的搅拌桩机颇为醒目。孙哲介绍,搅拌桩机把三条螺旋钻孔向下钻入土层,一边旋转搅拌,一边从钻孔内部向底端注入水泥浆。旋转的钻孔,把喷射的水泥浆和泥土均匀搅拌在一起,形成一根竖向的水泥土柱子。连续的水泥土柱子再横向相互咬合,连成一体,围成一圈,就成为水泥土搅拌墙,也叫止水帷幕。这样的止水帷幕,地下作业深度达到14至20米,可防止开挖过程中流水、流土进入开挖的作业面,既起到止水又起到支护作用。
力争跑出“加速度”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在今年汛期来临前,完成兴华街周边排水管线的建设,使附近一带居民不再受内涝之苦,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记者看到,正在“脱胎换骨”的兴华街,时常能看到横穿的各类管线。“现状管线复杂、支护量大、土方开挖量大、雨水方涵埋藏深,对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牛瑞皓说,“我们将克服困难,力争跑出‘加速度’。”
三轴搅拌桩机等先进设备的使用,除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施工进度——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壤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泥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基础强度。软土基础经处理后,加固效果显著,可很快投入使用。
同时,施工方为完成浇注的支护桩盖上了厚厚的棉被,缩短支护养护周期。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建设施工方保质按时完成工期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