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航天专家开办义务讲座,精彩的讲述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六旬大妈每年为困难家庭孩子钩织毛衣,带动20位邻家大妈共同参与其中;在职教师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利用闲暇时间上门为独居和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在万柏林区兴华街道滨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一个航天梦
“我将来要从事航天工作,像英雄女航天员王亚平那样探索太空!”对初二女生晶晶而言,从事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她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发生要从今年暑假说起。
7月份,滨体社区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的公益课堂。“你们知道吗?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与山西渊源很深。进入太空探索的宇航员中,有五分之一都和山西有关,全国的4个卫星发射基地之一也在咱山西……”讲台上,一位慈爱可亲的爷爷娓娓道来,吸引了晶晶的注意力,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她听得目不转睛。暑期的另外几场航天主题讲座晶晶也次次不落。“将来我也要一飞冲天!”晶晶的学习动力被充分激发。
台上讲课的那位爷爷,正是63岁的赵金才,一位从事了一辈子航天工作的老航天人。
赵金才在太原卫星发射基地从事了18年航天工作,随后又前往上海航天局工作了18年。退休后,被太原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宜居优美的环境所吸引,思乡心切的赵金才和妻子回到太原养老。
赵金才小时候,华罗庚曾经来太原讲座,他有幸听讲后,在幼小的心灵种下“将来当科学家”的种子。这颗种子随后发芽、茁壮成长,成就了一番航天事业。赵金才深知:科普工作功在千秋。所以,退休回到太原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航天科普工作中。其实在上海时赵金才就在工作之余开展航天科普工作,在他的启迪下,很多孩子都有了航天梦。
带着这份信念,赵金才在滨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多期航天主题讲座。他的讲座接地气、语言诙谐幽默,特别受孩子们欢迎。为了提高传播率,赵金才还开通了微信视频号,录制航天科普短视频,并开展线上航天知识讲座,经常有几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希望通过我的科普,在更多孩子心中埋下爱国爱家乡的种子,为国家培养更多航天人才!”赵金才的愿望非常朴素。
一件新毛衣
“看我刚织好的毛衣怎么样?”11月10日下午,在滨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5岁的王亚荣展示着自己刚刚完成的毛衣作品。蓝色毛衣款式大方,摸起来柔软舒适,更令人感动的是,王亚荣还织了帽子和手套。手套上点缀了漂亮的珠子,这是王亚荣特意买来装饰的;帽子上则缝上了外孙女的粉色头绳,看上去俏皮可爱。
再过几天,这些毛衣、手套、帽子将寄给孤残儿童,为他们带去冬日的温暖。“我们是跟着闫老师一起做好事呢!”王亚荣说。
“闫老师”是61岁的闫亮梅。闫亮梅酷爱钩织,2003年,当她得知专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的“恒爱行动”后,立即报名加入。从那时起,每年冬季到来前,她就领来毛线,为全国各地的孤残孩子编织毛衣,多则3件、少则1件。心灵手巧的她还精心构思,在毛衣上编织可爱的图案,充满童趣又美观大方。
3年前,了解到闫亮梅的这一爱心行为,滨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动更多志愿者共同参与。如今,该实践站每年参加“恒爱行动”的志愿者已达20人。每到秋末,阿姨大姐们聚集在一起打毛衣的场景格外温暖。“想到这些毛衣穿在孤残儿童身上,我们就特别起劲,加班加点也要赶在冬天到来前完成编织!”王亚荣说。
一阵敲门声
“咚咚咚……”下午时分,家住海尔国际广场的安老爷子午觉起来,就听到柔和的敲门声。
“一定是李老师来了!”打开门,看到一脸笑容的李国,安老爷子心情格外好。“叔叔,刚睡起来吧?我来看看您!”李国跨进门,陪89岁的老爷子开聊。
53岁的李国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也是一位志愿者。前几年刚刚搬到该小区时,李国上下楼有时会遇到小区里的独居和空巢老年人。看到他们形单影只,李国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这些老人与他父母年龄相仿,他深知对老年人而言,最怕的就是孤独。
经过摸底,他了解到该小区80岁以上的独居和空巢老人共有10多户。为了让这些老年人感受到温暖,他组建起志愿者队伍,还建了个群,发动大家经常开展“敲门行动”,为老年人买买菜、帮他们擦擦玻璃、陪他们聊聊天。李国是书法爱好者,春节前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写了很多春联,送给整个社区的独居和空巢老人。
他的爱心举动温暖了老年人,原本素不相识的邻居如今见了面都亲热得如同一家人。
李国还是个细心人。夏天时,小区花坛里的玫瑰长到花坛外,李国发现后担心遛弯的老人和孩子们被刺扎到,便带着工具精心修剪。
“我希望居住环境是温暖的、有爱的,也希望能带动更多志愿者共同营造这个温馨的空间!”这是李国的心愿。
一园文明花
在滨体社区,类似的文明故事比比皆是。
近年来,滨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辖区青少年阅读成长中心、学校、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等各类资源,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多支志愿服务队伍,突出服务平台共享,让各类资源更“活”,形成全覆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网络。
同时,实践站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为落脚点,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网格治理,用活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力量。依托微信平台、信息采集、便民热线,构建群众点单、服务站派单、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网络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精准对接,既满足了群众的共性需求,也提供了“点对点”式的个性化服务,让居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实践站为我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也让我们感受到亲如一家人的温暖!”居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