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植被修复新技术,减少水土流失;探索引黄水回灌技术,增强应对干旱气候能力……8月18日省科技厅消息,《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规划》现已发布,我省将实施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重点科研项目,建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推进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省将开展气候—地貌—植被—侵蚀耦合机理及多维复合临界规律的研究,系统分析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区植被、土壤侵蚀动态,揭示黄河中游丘陵沟壑区植被和土壤地表过程的驱动机制,为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重点研究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活跃区沟壑产沙控制技术、植被修复和可持续维持措施、植被结构调控与多功能培育技术,开展基于重力侵蚀阻控、洪水泥沙调控、沟道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构建的多功能沟道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减少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对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我省以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为重点,研究气候驱动和生态保护行动的植被修复潜力,分析不同类型区的合理生态恢复模式、适宜植被格局及其可持续性,建立生态问题诊断方法、系统修复技术体系、系统稳定性和质量提升技术体系及保护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技术体系。
黄土高原地区引黄水利用难、利用不充分,我省将重点研究利用黄河水补给地下含水层和相应的水资源配置方法,形成引黄水和地下水联合调控技术。同时,探索引黄水入渗和回灌技术,增强我省应对干旱和骤旱等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此外,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影响系统分析及水量平衡规划研究,通过揭示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规律和过程机制,形成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物监控的大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
我省还将通过综合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估、大数据集成与信息系统等技术,研发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洪水泥沙智能测报技术和黄河模拟器,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管控、大洪水防御和灾害应急感知—预报—模拟—决策的智慧黄河工程示范,全面运用物联网、遥感和无人机等技术,提升水文气象和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能力。而且,还将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创新与零碳园区示范,通过探究产业生态价值链,通过物质、能量、水、信息等多角度的系统集成,开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的绿色供应体系。